• 欢迎访问本网站,今天是:
  •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林周 / 旅游林周 / 民风民俗

    出行

    发布时间:2024-05-30 16:50
    来源:政府办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林周县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为牛、马、骡、驴等大牲畜,贵族和大查巴户养有十几匹为一帮的骡帮,担任运输任务;穷苦老百姓的运输工具只能靠人力来完成。

    每要远行,先查阅藏文历书,挑选远行的吉日,若没有藏文历书或不识字,就到附近的寺庙去请僧尼来选择远行吉日。

    远行前,家人或亲朋好友要给行人献哈达,祝福一路平安、顺利。起程后,当天家里不能扫地,不能扫院子,必须到第二天才能扫地。

    过山口时都要在石头堆上献哈达,并放上一块石头。如有条件,还可以焚香、抛洒糌粑和龙达(一种印有虎、狮、大鹏鸟、龙等图案的正方形小纸片),一边抛洒嘴里一边喊“龙达塔杰”“拉杰罗”(意为愿神取得胜利)。

    历史上,地方政府官员出行时,地方政府发有路条,路条上写明出行路线以及可使用多少马、多少驮畜、多少人夫等。并让农牧民支乌拉差,人背、畜驮地方政府官员们随行的物品。出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驿站负责驮运地方政府官员的随行物品;另一种是由地方政府官员所到达的宗负责组织驮运其随行的物品到下一个宗,再由下一个宗负责组织驮运其随行的物品。

    普通群众出行一般靠双腿走路。农牧区群众为驮运食品、盐、毛、皮等物资到城镇交换或出售,往往赶上数十头或上百头以上的驮畜运行(驮畜一般为牦牛或驴子。牦牛可登高海拔,能抵抗零下20多度的严寒,可负重50千克左右的物品,耐力强,识路途,可连续走数十日累不倒。驴子,好养,生存能力强,能驮30~40千克的物品),赶驮畜的人一般骑马。

    横渡江河时,一些地方在水面架有桥,没有桥的地方则用牛皮船渡河。牛皮船呈长方形,一般可载3~5人顺河水斜向横渡过河。

    1959年以后,林周开始修建公路,当时农牧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骑马,或者坐马车。

    进入21世纪,林周县交通事业有很大发展,各乡镇基本通公路,原来的马、骡、驴等牲畜逐渐退出运输行业,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电动车、拖拉机、汽车等机动车辆。交通状况的改善,沟通了牧区与外界的联系,极大地影响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赵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