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热夏乡卡日村,“邻家好阿佳”拉巴卓玛15分钟内就化解了德吉家的家庭纠纷;养殖能手次仁多吉在工会牵线下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入5000元;村调解室“倾心港湾”里,一场水渠修缮引发的劳资矛盾在普法协商中圆满解决……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卡日村创新构建“3344”村级自治组织体系结出的硕果。
党旗领航,织密组织“一张网”
卡日村在乡党委坚强领导和林周县委群团部精心指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的殷切嘱托,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3344”治理体系不断走深走实:建立“村级工会委员会—工会小组—会员”三级联动机制,将80%妇女会员培养为“调解能手+暖心管家”;打造“村团支部—团小组微联盟—青年团员”三级聚力模式,使8.4%青年成为政策宣传与技术推广先锋;构建“村妇联—妇委会—妇女小组—妇女”四级覆盖网络,实现服务精准触达;整合“县级营—乡级连—村级排—应急班”四级戍边力量,民兵队伍坚守“平时服务、及时应急”职责。乡村两级党组织主动履职尽责,乡党委书记牵头抓总,通过履职评价和民主推选,将126名双语强、口碑好、服务优的骨干纳入人才库,注入“硬核”力量,推动组织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运转”。
服务下沉,破解民生“千千结”
聚焦外出务工引发的“维权难、人心散”痛点,卡日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以技能赋能促增收,建立村级工会会员技能信息库精准对接供需,邀请北京农业专家田间授课,推动特色“订单农业”落地并与春光食品公司签订长期协议,成功助力如养殖能手次仁多吉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入5000元。以健康守护暖民心,联合区市医院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免费体检1800余人次、筛查慢病患者48人,并为重症家属开通跨省就医“绿色通道”兜牢健康底线。以爱心托举护未来,整合资源开设寒暑假公益托管班服务123名职工子女,并发动爱心捐助救助重病儿童传递组织温暖。在此基础上,村工会牵头开展“五送”活动惠及农牧民工200余人次,切实将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矛盾联调,筑牢和谐“安全堤”
卡日村创新建立高效“三级联调”机制。小组层面,妇女、青年、民兵化身“邻家好阿佳”“好大哥”“好卫士”,15分钟内快速响应抵达现场,协同化解家庭邻里纠纷。村级层面,村党组织牵头,联合村工会、妇联、团委及民兵代表组成联合调解队,成功调处劳资纠纷并确保资金兑现。乡级层面,“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法官律师等力量兜底攻坚复杂矛盾。体系运行以来累计化解纠纷12起,挽回损失70余万元,2025年上半年全村仅发生2起小额纠纷且均在组内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治理目标。
倾心港湾,共治共享“幸福家”
走进村级调解室“倾心港湾”,理论学习角陈列着政策著作与村文创产品,便民服务角备有药箱、理发工具,工作人员通过村工会配备的对讲机系统,定期联系服务5名孤寡老人……这里已成为江热夏乡“1+3+N”公共服务阵地枢纽,累计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矛盾调解等活动12场次,服务群众超1200人次,生动记录着妇联“三八”活动、工会藏餐培训等暖心瞬间。其中,依托“调解桌”成功化解劳资纠纷4起,兑现资金52万元,成为村民信赖的“解忧站”。
如今,在乡村两级党组织坚强引领下,卡日村工青妇与民兵力量协同发力,彻底打破“各干各的小圈子”,推动江热夏乡获评全市“乡村两级工会规范化建设试点乡镇”。随着“3344”体系持续深化,自治活力奔涌在田间地头,一幅“组织有力、服务有温、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为迎接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书写坚实注脚。
责任编辑:赵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