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本网站,今天是:
  • 当前位置: 首页 / 林周县要闻

    织密“末梢”强治理融合赋能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26 11:57
    来源:林周之窗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党建强基固本行动部署及肖友才书记关于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工作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嘎镇党委立足实际,借鉴试点经验,全面推进“3344”村级自治组织体系,有效提升村级群团组织和民兵联合运转、多方协同能力,为夯实基层基础、赋能乡村治理与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高站位谋划部署,明确体系建设战略方向

    镇党委深刻认识构建“3344”体系是筑牢党的基层“桥头堡”、提升治理“效能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关键举措。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制定《强嘎镇“334”村级群团组织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镇村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各组织的职责、运行机制和人员构成,将村级自治组织作为延伸党的“神经末梢”和政治堡垒,通过工会凝聚农牧民“主力军”、团组织激发青年“生力军”、妇联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确保党的政策直达千家万户。二是锚定治理效能。体系设计紧扣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三个重点”,着力完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三个体系”,坚持力量到位、政策到位、服务到位“三个到位”,最终实现党建链与群建链、服务链与产业链、治理链与效能链“三个融合”,推动形成共治共享新格局。三是聚焦精准服务。以“三个到位”为标尺,建强工会小组、团小组微联盟、妇女小组等“微单元”,将外来务工人员、农牧民妇女、商铺青年等群体精准纳入组织体系,着力解决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度。

    系统性组织实施,构建全域覆盖组织网络

    镇党委精心组织,全力推动体系架构落地生根。一是织密组织体系。严格按“3344”架构,制定了《村级自治组织架构设置方案》,在现有5个村工会、5个村妇联、5个村团支部基础上,延伸组建工会小组21个、团小组微联盟25个、妇委会23个、妇女小组75个,并成立民兵应急排4个、直属应急班1个,初步形成纵向到底、层级清晰的自治组织体系,覆盖工会成员176人、妇女成员1597人、青年团员181人、民兵55人。二是分类示范推进。坚持典型引路,工会以连布村为重点,吸纳村干部、集体经济职工、致富带头人、外来工等176人加入;团组织以强嘎村为示范,依托25个“微联盟”整合青年致富能手、志愿者、文艺骨干等181人;妇联在各村以及尼姑寺庙建立四级架构,聚力发挥家庭文明、权益保障、民族团结作用;民兵应急力量在切玛村优化编组,确保拉得出、用得上,最终形成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夯实保障基础。选优配强负责人,确保“有人干事”;将体系建设纳入村书记党建述职核心内容,同时,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分村包联指导,每月至少下沉1次至联系村,现场协调解决架构运行堵点,压实责任确保“有章理事”;整合资源提供必要保障,镇财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提取年终考核奖励资金的适度比例,对运转困难的村级组织给予适当资金支持,确保资金保障到位。

    全方位赋能发力,提升协同运转综合效能

    体系建成后,各组织协同联动,作用发挥成效显著。一是当好治理“前哨”。工会会员、青年团员、妇女骨干、民兵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矛盾隐患排查,实现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在各村施工工地组建临时工会小组3个,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劳资纠纷等20余场次,实现辖区内零劳资隐患。二是擦亮服务“品牌”。深化“阿佳谈心”“巾帼家访”“白头巾志愿服务”等特色活动,在女性僧尼群体中建立1个妇联小组,紧密联系群众,妇联开展相关活动30余场次;团小组微联盟聚焦青年创业、暑期服务开展志愿活动6场次,充分发挥妇联、团委组织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群团组织优势。三是锻造应急“尖兵”。结合民兵应急营建设,强化演练和专业训练,提升抢险救灾、维稳处突能力,民兵应急连开展处突演练5次,实现“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强嘎镇通过“3344”体系实践,实现组织体系全域贯通、党链群链“双链共促”,将群团组织转化为政策宣传的“扩音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治理效能的“倍增器”。下一步强嘎镇将持续深化“3344”体系建设,重点在组织运行规范化、作用发挥常态化、服务品牌精细化、民兵训练实战化上下功夫,推动党建群建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强边固防深度融合,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李荣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